close

 

鄧麗君逝世20週年紀念:「亞洲歌后」,魅力猶在

作者:平野久美子              2015.06.15

亞洲歌后 魅力猶在1

逝世後唱片銷量達300萬張

20世紀80年代在日本憑一首又一首熱門歌曲而深得人們喜愛的「亞洲歌后」鄧麗君,

在泰國旅遊勝地清邁(Chiang Mai)突發哮喘,猝然離世,

到2015年5月,已有整整20年歲月過去了。

如今,她的那些主打歌依然排在KTV點歌榜的前列,

在她逝世之後,她的CD和DVD在日本已經賣出了接近300萬張。

一名外國歌手如此受日本人歡迎實屬罕見。

這絕不僅僅是因為她具備超群的歌唱實力和美麗動人的容顏。

 

亞洲歌后 魅力猶在2

圖片提供:UNIVERSAL MUSIC JAPAN

 

受到熱愛音樂的母親的影響,鄧麗君從小就十分熟悉中國傳統歌曲。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她深知歌詞的重要性。

「詞」原本是「曲子詞(一種詩歌體裁)」的略稱。在中國,

「詞」的地位雖然一直屈居於「詩」之下,

但到了宋代,詞的抒情性得到承認,著名文人墨客開始作「詞」,

完善了這種文學樣式,確立了詞的文學地位。

 

將宋代的詞,配上現代作曲家譜寫的旋律,

便成就了鄧麗君堪稱傑作的專輯《淡淡幽情》(1983年)。

古代文人筆下的人生哀愁、思鄉之情由鄧麗君娓娓唱出,

穿越千年的時空,至今仍觸動著人們的心房。

 

翻唱大量日本流行歌曲

鄧麗君在演唱日語歌曲時,也同樣非常重視「詞」。

她會通過翻譯一遍又一遍地向詞作家和製作人詢問歌詞的意思,

直到透徹領會之後才會開始錄唱。

賦予歌詞新的含義,伴隨旋律聲情並茂地演唱,

這種「說唱歌曲」式的風格,讓聽眾感到歌手猶如在對自己一個人娓娓道來,

因此而牢牢地抓住了歌迷的心。

 

受益於這種演唱方式,

鄧麗君用中文翻唱的日本流行歌曲在臺灣、香港、中國和東南亞地區廣為流傳。

 

1980年,鄧麗君在美國洛杉磯生活了一年,期間用中文錄製了許多日本歌曲,

其中包括了自己的主打歌之外的多首日本歌曲。

此後,這些歌曲被陸續製成磁帶和CD,銷往亞洲各國。

 

2002年,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訪問越南時,

在宴席上和越南閣僚合唱《北國之春》,成為當地媒體的熱播新聞。

小泉首相之所以能表演這個餘興節目,

也是因為鄧麗君翻唱的日本歌曲已在東南亞地區廣泛流傳而為大眾熟知。

我自己也有過同樣的經驗,

在臺灣、中國、越南、柬埔寨等的各個城市的KTV裏,

能與當地的朋友們一起合唱日本歌曲,這對我們加深友誼起到了多麼重要的作用啊!

 

複雜的身分認同

我還想補充一點,那就是鄧麗君的一言一行,

都有助於日本人去思考亞洲尤其是華人社會的多樣性問題。

 

她在日本出道是1974年。

那是日本和中華民國斷交,並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邦交2年之後的事情。

早已成為臺灣、香港和東南亞巨星的鄧麗君,特意以新歌手的身分挑戰日本市場,

也許是因為她意識到,

如果不能在市場規模和水準都更勝一籌的日本獲得成功,就不算真正的亞洲巨星,

接下來進軍世界市場也就無從談起。

可是,在當時的日本民眾看來,

鄧麗君的出現,不過是日本又多了一個亞洲來的撈金歌手而已。

 

1979年,鄧麗君因使用印尼護照進入日本而被「驅逐出境」。

這就是所謂的「假護照風波」。

這一事件的背景因素,是外交上處於孤立地位的中華民國的存在,

但大多數日本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然而,到了1982年前後,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在中國的推行,鄧麗君逐漸成了「紅人」,

甚至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白天聽老鄧(鄧小平),晚上聽小鄧(鄧麗君)」。

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和清除精神污染運動」中,

鄧麗君的歌曲《何日君再來》首當其衝,受到猛烈攻擊。

這些事情被日本媒體報道後,日本人改變了對她的看法,

並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她內心複雜的身分認同上。

 

亞洲歌后 魅力猶在3

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文化人中排名第一(圖片提供:著者本人)

 

旅居巴黎

1984年,鄧麗君重返日本歌壇。

從1984年到1987年的4年期間,

她相繼發行了《償還》、《情人》、《我只在乎你》、《別離的預感》,

每張唱片都大獲成功,連續3年奪得日本有線大獎、全日本有線放送大獎兩個獎項的冠軍。

1985年,她還實現了多年的夙願,參加了NHK紅白歌唱大賽。

 

就在日本演藝活動接近頂峰的時候,

也許是鄧麗君對自己長久以來的藝人生活產生了疑問,

她忽然宣布除錄製唱片以外停止所有演藝活動。

對於這一點,鄧麗君最小的弟弟鄧長禧解釋說,是「因為長期的演藝生活令她感到倦怠」。

不過,我想大概是在日本發行唱片獲得巨額版稅,使鄧麗君在生活上有了餘裕,

於是她開始探索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了。

她的一個夢想就是在自己父母的出生國舉辦演唱會。

但是1989年發生的天安門事件,令這項計劃受挫。

隨後,她突然將自己生活的據點從香港轉移到了巴黎。

 

1991年,我有幸獲得機會,採訪了旅居巴黎的鄧麗君。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當時她說,現在我住在巴黎,絕不是逃避,

而是在為「有朝一日能回到民主化的中國」做準備。

 

身為「華人」的覺悟

作為在臺灣出生的第二代外省人,

鄧麗君很長一段時間都夾在祖輩的國家和自己的出生國之間,

為自己的身分認同問題而苦惱。

不過,在她旅居海外之後,她似乎逐漸把自己定位在與國籍無關的「華人」的位置上,

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認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

鄧麗君一直懷著這樣一個夢想:將來的某一天,在天安門廣場舉辦一場慈善音樂會。

她說,為了這個夢想,她一直在不懈地努力,

堅持練聲,學習作曲,不斷接觸新的音樂,以激發自己在創作和歌唱中的活力。

 

1993年,鄧麗君來到久違的日本,在出演的電視節目中,

她說:「我是中國人(Chinese)。

無論生活在哪裏,無論身處世界的哪一個角落,我都是中國人。」

從她的話語中,

我們日本人似乎能窺見出中國、臺灣、香港的人們,以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華人們的心情吧。

 

這句話,也許是她最想說給那些淹沒了天安門廣場的祖國的歌迷們聽的吧。

 

鄧麗君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位流行歌手。

她將日本的流行歌曲推廣至整個亞洲,她用歌聲將日本和整個亞洲連接起來。

鄧麗君讓我們了解到不同社會的深刻與複雜——

她出生的臺灣,祖輩的國家中國,以及她終生熱愛的香港。

日本歌迷會永遠銘記她那天鵝絨般溫婉柔美的嗓音,她那如焰火般絢爛美麗的短暫人生。

 

(寫於2015年5月28日)
標題圖片:UNIVERSAL MUSIC JAPAN提供

 

亞洲歌后 魅力猶在5

亞洲歌后 魅力猶在4  

 

 

 

資料來源:.nippon.com  走進日本
資料網址:http://www.nippon.com/hk/column/g00285/?pnum=1
作者:平野久美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l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